心有清泉自甘甜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墨客、清儒雅士,大多喜欢寄情山水之间,借此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向往,而清澈的泉水,一直深受诗人们的喜爱。从唐朝人储光羲“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到白居易的“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再到元人赵孟頫的“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一首首流传千古的咏泉诗篇,犹如一股不绝如缕的清泉流淌至今,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泉之美,美在奔流灵动,只有经过世俗涤荡的人才能读懂她的韵致。说到咏泉诗,最广为人知的当属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在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面对泉汇成溪的壮阔景观,苏轼奋笔抒怀、以泉铭志,发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人生感叹,体现了其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读之令人精神昂扬。

与苏轼的慷慨不同,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仕途失意后隐居终南山,在听泉赏月的生活中逐渐领悟了人生真谛,一首《山居秋暝》禅意盎然,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咏泉名句,泉水与青松都是高洁的意象,寄托了王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同样的境遇,截然不同的心态,晕染了浓淡深浅各异的人生,生动诠释了“境由心造”的道理。

泉之美,更美在幽静深邃,泉水叮咚中隐藏着许多人生“密码”。在众多的咏泉作品中,清朝人张善恒留下了几首咏泉诗,可谓别具一格:“凡物盈则亏,尔泉盍自警。不见学道人,终日差短绠”,这首《满井泉》道出了“盈满则亏”的道理,劝诫世人凡事要谦虚谨慎、切忌骄傲自满;“盈涸本无常,自行还自止。安得一寸心,化作无忧水”,这首《无忧泉》则揭示了“得失两忘”的人生态度,告诉世人智者的境界只需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斯人已去,但张善恒借泉明理的诗作,闪烁着哲理的光芒,至今仍给人思考和启迪。

泉之美,最美在清澄碧澈。清廉若泉一直是我们推崇的“好官”的品质。明朝人张好宁有首《廉泉》:“香花墩上有奇泉,饮罢头痛始觉贪。争得长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传说包拯读书处香花墩有一奇泉,清官饮泉水能感到泉水甘甜,而贪官饮泉水将头痛欲裂,诗人希望要是长江黄河的水,都从廉泉这里获得水源该多好,那么天下皆清,这种对天下廉洁的渴盼既独特又令人感动。东晋诗人吴隐之曾写一首《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晋安帝时,吴隐之去广州任刺史,路过石门“贪泉”,当地传说即使清廉之士饮此水也会变成贪婪之人,吴隐之不信,饮下泉水并即兴赋下此诗,以伯夷叔齐不贪财的情操来表达自己为官清廉的志向,只要自己清廉,贪泉廉泉都不怕。

在灿若星河的古诗佳句中,咏泉诗就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或笑看沉浮,或明理寄志,其别样的魅力成为一股令人感动的文化“清泉”,历经千百年依旧生生不息。(熊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