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金如粟 不以入怀

《后汉书·张奂列传》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与诸羌人部共击匈奴,羌人头领感激张奂的恩德,赠给他二十匹马,八枚金器。张奂都接受下来,然后召来主簿,当着诸羌头领的面,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意思是:即使马匹如羊一般的小,也不能进我的马厩;即使金器如粟一般的小,也不能入我的怀中。然后,将马和金器如数归还。

史料记载:张奂任职安定属国之前,前面八任都尉都贪图钱财,使羌人十分愁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其清廉作风赢得了羌人的尊敬和拥护,不仅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治理,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官场陋习。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为官者自身守清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感召力,能影响和带动一个地方的风气向上向好。

守清廉,就是同各种诱惑作斗争,既要“眼里识得破”,又要“肚里忍得过”。公孙仪爱吃鱼却不收鱼,理由是“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吕蒙正盯着据说“能照二百里”的古镜,笑而拒收:“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哪用得上这种镜子”;叶存仁面对僚属们的临别馈赠,作诗明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他们能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就是心中刻有一个“廉”字,深知“守住清廉,方得始终”的道理,所以能抵得住诱惑,将腐败拒之门外。

《晏子春秋·内篇》有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意思是说,清正廉洁是为政的根本,是对老百姓的惠爱;而贪污受贿是政治上的腐败,是窃取民脂的盗贼。明代胡寿安在多地做过知县,一生“清俭绝伦”,上任“衣物一担”、离任“一担衣物”。在任新繁知县时,在后院的空地种满蔬菜,补贴家用,招待客人,百姓感其清廉,称颂他为“青菜知县”。

近代教育家唐文治曾写过一副对联:“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为官者若是在清廉上过不了关,定然气节不保,底线尽失,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围猎”,骨头就会变酥变软,就会低头弯腰缴械投降。而守住了清廉,便有定力、有底气、有力量。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方志敏经手的钱财常有几十万几百万,然而在被捕时国民党士兵从他的身上却搜不出一个铜板,其清廉节操令人动容。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世事如何变迁,拒贪守廉永远都是为官从政的必备品格。党员干部当涵养正气、锤炼党性,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不断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抵御诱惑的自制力、镜鉴过失的醒悟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贾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