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政协第二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复函

民盟西安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优化秦创原总平台定位布局加快西咸沣西科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就办理情况逐条答复如下:

一、提案问题回复

在提案中,提到缺少主导产业特色等五类问题,对于其中涉及沣西新城秦创原建设的相关问题,我们逐一研究,现予以回复。

(一)关于平台缺少主导产业特色问题

沣西新城科教资源丰厚,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沣西新城致力于打造陕西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形成重点发展产业链4条,即智能装备、数控机床、无人机、半导体芯片产业;加速培育产业链3条,即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探索发展产业链2条,即储能产业、氢能产业。全方位提升沣西新城产业基础,初步构建成熟产业体系。具体如下:

1.智能装备产业:发挥三一集团龙头带动作用,构建以矿用宽体车、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为主,逐步涵盖矿山、专用设备及煤炭综合采掘设备的智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体系,先后引入三一重装、开山(西安)透平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

2.数控机床产业:借助秦川集团链主势能,招引一批研发生产型企业,利用陕西省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步实现产品高端化转型升级,联合交大打造陕西省高端机床研究院,招引创世纪、科德数控、旭力自动化、西部数控等机床产业链企业。

3.无人机产业: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无人机产业基地及爱生技术集团,形成以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小试中试等协调发展的产业配套基地。陕西省引汉济渭科技创新公司正式落户,研发的氢能无人巡检飞机及无人设备正式投入使用。

4.半导体芯片产业:依托上市企业源杰半导体,发挥在半导体芯片研发制造优势及明星效应,构建半导体芯片发展基础,形成产业生态。引进陕投集团六英寸半导体生产线,以及澳威激光总部、理工大半导体检测等项目,自主培育思摩威半导体封装材料项目,目前已在国内知名柔性屏生产厂商进行测试使用。

5.大数据产业:发展以数据采集、清洗、预处理加工为切入点的数据服务产业,聚焦图像、视频数据及标注业务,形成大数据服务及融合应用链式发展体系。以陕西省大数据集团为引领,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一批大数据基础企业落户,运营商西北数据信息节点项目全面投用,西工大空天动力研究院等算力算法企业先后入驻西部云谷系列园区。

6.人工智能产业: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商汤科技等在算法领域创新优势,围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重点推动机器感知、机器学习、工业仿真等应用,初步形成产业生态。

7.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围绕自动驾驶感知、决策及执行系统研发,培育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分析、自动驾驶、激光雷达、障碍识别、紧急制动等关键模组企业,打造了全省首条自动驾驶测试路段应用场景,构筑无人驾驶系统新业态。商汤科技、酷蛙智能、沐秦科技等一批智能驾驶企业落户。

8.储能产业:找准电化学储能电池组制造、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研发等适宜发展的环节,逐步向下游储能电站建设、运维等环节拓展,进行产业布局,省内知名储能电池研发企业天焱科技落户沣西。

9.氢能产业:围绕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光催化制氢、电解水制氢、先进储氢材料、固态储氢等领域研发成果及西部科技创新港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等优势资源,探索产业发展路径。省氢能集团研究院于近期计划落户沣西新城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

我们承认目前沣西新城还存在主导产业不够明确、产业配套不够完善、高校学科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学科优势,紧抓“三项改革”契机,发挥优势、集聚要素、把准方向、突出重点,加速产业集群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沣西新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平台开发主体企业不够强、不够多问题

总体来说,沣西新城和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承担的职能有所区别。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服务“秦创原”生态建设的市场化运营主体,面向全省,通过政策引导凝聚创新资源,通过市场化机制转换为产业发展势能,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科技金融、产业投资三生融合的服务生态,而沣西新城除了产业孵化和创新生态打造外,更多的是充分挖掘创新港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把握“三项改革”契机,促进成果转化;狠抓科技招商,推动项目落地;做优科技服务,打造一流生态,全面打响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品牌,提升沣西新城科创高地能级。

一是深挖科创资源。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加强与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合作建设各类转化平台,建设秦创原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业孵化和人才引育等。利用“场景征集”“揭榜挂帅”等形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科技企业实力。积极组织新城骨干企业参与或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

二是狠抓科技招商。积极赴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常态化开展专题科技招商。引进一批与秦川、源杰半导体等项目关联度高、互动性强的项目落户,形成主导企业引领、产业链企业聚集的产业发展态势。依托国企创新中心,联合省、市国资委,积极对接国企拟新建的创新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同时支持国有企业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立科技企业拟上市培育库,依托秦创原资本大市场开展“企业上市体检”,助力企业上市。

三是优化创新生态。加大秦创原政策兑现力度,动态调整政策细则,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将沣西新城打造为科技创新政策最优区。发挥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沣西分中心功能,加快布局重点产业园区秦创原园区工作站,引入科技、人力、法律等企业成长所需的服务机构,打造“秦创原企业绿色通道服务专区”。持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库及企业需求库,完善产投、风投、创投等多元基金产品,形成多元基金矩阵。加快“三池一机制”建设,做好西安国际人才港和“人才驿站”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人才。

过去一年,沣西新城秦创原建设见势成效。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65家、瞪羚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48家、其他科技型企业95家。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1支、科技经纪人10人、“新双创”队伍团队数量4支。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4.2亿元。引进孵化器3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培育新区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个,组建小试中试基地3个。招引落地10个国企项目,促成8个国企创新中心与高校合作成果转化项目。累计建设科创载体项目13个,完成主体建设214万平方米。

同时,我们会着力优化沣西新城在秦创原建设中的功能定位,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等手段,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入驻沣西,并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合作,围绕企业投融资、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交易登记、成果评估等核心需求引入一批专业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共同发挥最大效益。

(三)关于平台物理空间严重不足问题

沣西新城现有科创载体项目32个,总建筑面积663.05㎡。其中已建成项目10个,累计建成面积250.71万㎡;在建项目22个,共计建筑面积412.34万㎡,2023年计划建设约80万㎡。沣西打造了一批一流的科创载体,其中包括西部云谷系列园区以及秦创原生态科创岛,为众多优秀的科创企业、平台和创新资源聚集沣西提供了物理承载空间。

其中:西部云谷一期建筑面积16.3万㎡,聚焦打造沣西硬科技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高地;西部云谷二期建筑面积34万㎡,集聚一批硬科技标杆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西部云谷三期建筑面积30万㎡,聚焦打造硬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西部云谷四期建筑面积18.3万㎡,以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为核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化生产加速平台;西部云谷五期建筑面积约22.5万㎡,包括标准化工业厂房、配套生活服务楼等,聚焦秦创原高端装备制造生产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生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西部云谷六期建筑面积约15.4万㎡,全力打造成集科创、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创新中心;西部云谷七期建筑面积约10万㎡,聚焦打造秦创原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西部云谷八期建筑面积6.5万㎡,聚焦打造专业化科技企业加速器。

秦创原生态科创岛将建设成为高校平台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聚集区和“三项改革”的核心承载区。生态科创岛位于沣西新城南部,紧邻交大创新港,总建筑面积约281万㎡,年底前将完成130万㎡的主体建设。生态科创岛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灵活多变、空间弹性可定制,能够满足企业、项目多样化的生产功能需求,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方正平面,便于研发、办公,为成果转化项目、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的长期发展平台,未来,这里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和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企业总部等产业聚集,成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创特区。

在加快推进载体建设的同时,沣西新城进一步做好已建成及在建科创载体的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建招同步,充分提升科创载体使用率,力争实现载体建成投用暨项目落地投产。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沣西新城科创载体主要以研发办公为主,标准厂房等空间相对较少,后续厂房建设目前仍处于建设初期,存在载体建设不均衡的问题。下一步,沣西新城将按照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的建设计划,集中力量推进秦创原生态科创岛、鲲鹏制造园等载体全面建成,加快启动“双碳”产业园、西部云谷五期项目建设,提供更多优质办公场地,同时改善通勤交通条件,为企业和创新者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

(四)关于营商环境和氛围不佳问题

沣西新城聚焦“营商环境突破年”,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精塑“沣西营商”服务品牌,推动30条新城特色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打造服务企业“全链条”,助推企业“加速跑”的营商环境。

1.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成果转化产业生态。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尽快形成核心产业链,建立并逐步完善产业链生态主体间合作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发挥重点产业链牵引作用,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保障园区科转项目与重点产业项目快速建设、发展、成长,保障区域产业活力。

二是打造5分钟优质工作生活圈。强化园区内部成果转化服务。围绕成果转化所需服务,打通园区企业生态内循环。推动各园区完善园区内服务体系。推广“园区即服务”理念,强化园区在检验检测、管理咨询、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就近建立内循环服务群组,提高成果转化服务效能。

三是健全园区内生产性服务配套。支持园区提升生产性服务功能区能级,加强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功能区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加快引进检验检测、管理咨询、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行业机构,支持相关企业以集成总承包形式入驻建立多元高效的全链条生产性服务配套。

四是加强园区基础生活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餐饮、居住、交通等园区生活配套。支持新建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员工宿舍、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完善园区综合便民设施,将园区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区域商业网点规划,依托园区周边城镇、社区所属学校、医院、环卫站所、消费中心等公用设施,满足园区人才医疗、卫生、教育、通信、文体等各类需求。

2.推动普惠服务与精准服务相互结合。

一是建立“四联动、两平台”协作体系。强化政府、园区、高校、企业“四联动”。定期开展联席会议,推动合作联动,按照行业分类、企业规模等标准联动访企,积极组建企业家联合会,建设科技资源集成和推送服务网络。搭建“两平台”。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和定制化服务平台,形成信息直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实现科技供需智能匹配、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增强行业发展合力。

二是创建“两单两库”数字服务平台。接入秦创原网络总平台,打造“加速器”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科创资源清单、责任清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通过建立科技项目库、科技人才库,推动总基地内科技成果、人才资源、创新企业之间加强供需等信息对接,减少各方信息成本、交易成本,打造信息集散地和成本洼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各要素资源集聚。

三是完善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沣西分中心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门户,与秦创原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一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全链条优质服务机构,创新推出“科技业务一人通办”模式,打造从成果转化到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为企业提供一个可以实现快速发展、安心发展的环境。

四是加强线上线下双线服务。着力提升服务广度、深度、精准度,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相结合,线上“一网通办”,做实做优“问政策”和“提诉求”两大服务,落实纾困帮扶惠企政策。线下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业务培训、管理咨询、技术创新等给予补贴,壮大“科创企业森林”,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和细分领域主导能力。公布17个部门营商环境热线,印发《企业诉求反馈处理管理办法》,推动企业诉求按时办结。面向社会各界选聘18名营商环境观察员,建立社会充分参与的监督机制。

3.不断提升服务专业化与定制化水平。

一是依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定制化服务。布局建设“科创服务库”,链接优质的服务机构,支持企业通过定向委托方式加强技术匹配。鼓励企业通过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线上平台或高校院所产学研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匹配,针对重点产业链,围绕链上企业与对口高校、科研院所,定期举办专场对接会。

二是协助新创企业快速融入产业链。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诊断与战略规划等定制化快速响应服务,对成果转化产品给予政策优先支持,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进行策略调整和产品迭代,助力企业产品顺利得到市场认可,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是加强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对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土地、规划手续办理,做好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在加速器平台特别是产业化基地引进过程中,注重“亩均效益”,盘活土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支撑,助力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设置工程报建服务专区,推行全流程代办、提前预约办、班后延时办等“一站式”服务。推出全省首批2宗“用地清单制”地块,最多可为企业减少前期评估、普查事项15个。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创新、创业者的需求。吸引更多专业机构入驻,提升整体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

(五)关于平台要素功能不完善问题

沣西新城围绕成果转化,不断丰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内涵,在人才、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对外合作等要素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秦创原系列基金设立,新引进一批优质金融和投资机构,管好创新港种子基金,完成秦创原财金两链融合投资基金的设立备案,加快人才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定增基金等设立工作。加快民生银行沣西支行建设,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服务,进一步激活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使用效能。

2.聚集优秀创新人才。建立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认定机制,推出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案例。鼓励新城重点产业企业设立首席科学家等人才岗位,用好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实现科技人才聚集。积极组织开展沣西新城科技企业领军人才TOP10、科技企业之星、科技创新先锋等评选活动,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全面配合推进西安国际人才港建设各项工作,吸引外国专家、国外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等优秀海外人才来新城创新创业。

3.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研究制定与各新城、地市政策共享、企业税收分配的实施办法,探索“研发加速在总基地—转化生产在各地市”的协作机制。积极对接新区总窗口头部企业、专业服务资源。与各地市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组织联合“揭榜挂帅”项目发布、科技产品协同配套等创新活动。聚焦北上广、长三角、大湾区等科创资源聚集区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企业技术对接、金融投资合作、“独角兽走进沣西”等活动。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重点园区开展常态化交流,扩大秦创原在全国影响力。充分发挥ITTN(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资源优势,吸引更多国内以及海外科创资源聚焦沣西。同时,加快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中国电科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在新城设立分支机构,依托品牌聚集效应,实现新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加强平台多元化建设,提升金融、文化、交通、产权交易和国际科技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同时,我们也将努力解决沣西新城在开发建设、用地政策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存在的行政衔接问题,为企业和创新者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建议采纳情况

我们非常感谢贵委提出的有关优化沣西新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建议,我们全部采纳,认真研究,结合新城实际,不断提升下一步工作效能。

一是聚焦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企业梯队培育体系,计划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10家,新增瞪羚企业9家;新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40家、新引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领域企业90家;建立科技企业拟上市培育库,遴选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入库,依托秦创原资本大市场开展“企业上市体检”,力争实现更多企业上市。

二是深挖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交大辐射效应。对接交大、西工大、西电等大学科技园,大力引进高校成果转化平台,构建“科研+运营+中试转化”的成果转化综合体。设立秦创原(交大创新港)联络站,加快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市场化运行,推动仪器设备、科研资源向科技型企业有偿开放。开展西安交大“三池一机制”建设,筹备举办“三池一机制”全球发布会启动仪式暨首批人才项目签约仪式,搭建“三池一机制”宣传阵地和网上平台,定期发布人才清单和项目榜单,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积极参与。

三是提升科技策源能力,创新平台日臻完善。大力引进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全面激活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创新主体活力,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造概念验证中心和小试中试基地,积极争取省级部门在新城设立各类科创平台。提升沣西实验共享检测基地、陕西机械研究院等开放平台服务效能,聚集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领域知名企业,打造技术服务共享产业集群,助推科技成果沿途转化。

四是凝心聚力招大引强,项目聚集效应凸显。围绕总窗口产业领域,梳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的科技型企业名单,建立招引目标企业信息库,引进落户新赛道龙头企业1家以上。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对现有储备项目的跟踪推进力度。落地一批民营企业研发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科技企业实力。聚焦省属国企科创平台资源,大力引进省属国企秦创原创新研究院,推动国企产业类项目落地,提升沣西国企创新中心年产值。推动国企平台与高校院所、民营企业“揭榜挂帅”合作,吸引各类创新主体联合攻克产业“卡脖子技术”。

五是提升科技服务品质,建设企业服务高地。建设用好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沣西新城中心,引入一批优质服务机构,实施“窗口+上门+线上”联动服务。按照一园一策、一产一策的思路,联合各产业园区研究出台符合新城发展实际的定制化政策。全面简化流程,提升兑现效率,建立常态化的政策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新引进一批优质金融和投资机构,管好创新港种子基金,完成秦创原财金两链融合投资基金的设立备案,加快人才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定增基金等设立工作。加快民生银行沣西支行建设,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服务,进一步激活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使用效能。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

                                                                                                                                                                                               2023年5月4日

(联系人:王志超联系电话:15609239521)

对市十五届政协第二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复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