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会“发电”的建筑:光伏在建筑领域产业化正加速推进

日前,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公布,这个示范名单由工信部办公厅、住建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记者发现,在项目名单中有许多前沿的光伏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项目。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在建筑领域的产业化正快速推进。

记者了解到,陕西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入列其中,而在2023年,该公司负责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7号楼智慧绿色能源建筑示范项目也在工信部公布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名单之中。

日前,记者来到坐落在陕西西咸新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7号楼,这座建筑外观上和别的建筑并没有两样,玻璃幕墙和不张扬的青灰色墙面,显得简约而现代。

“那些小黑点,是在外立面嵌入了立体安防模块。”顺着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余志昆的指引,记者抬头找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看到隐蔽于纯色墙面上的“小黑点”。

别看这栋大楼的外形并不复杂,它却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厂。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技术总监刘壮介绍,“我们利用23%的建筑外立面和部分顶面,可实现年发电40万千瓦时。”

走进建筑的内部,几乎要把脸贴在玻璃幕墙面上,才会发现它“发电”的秘密——透明的玻璃内部,有细密的黑色“电路”。这些“带电的玻璃”,既是玻璃,与一般玻璃幕墙相差无几,又可发电,代替了传统认知里,倾斜着安装于屋顶的太阳能板。

光伏与建筑的“跨界”联动,会产生多大“能量”呢?“在这栋楼身上,创新融合了薄膜太阳能、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可实现建筑100%绿能自供、零碳排放、5G全覆盖、立体安防、无人物流、物联网基础平台等。”作为这座智慧绿色能源建筑研发团队的牵头人,刘壮介绍,这栋楼总建筑面积11900平方米,基于建筑场景,在建筑外立面、采光顶、遮阳棚等多个场景上,以产业化标准实施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

目前该项目已连续运行2年多,实现了建筑运行阶段“碳中和”。先后被评为工信部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创新优秀案例、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典型案例。该项目不仅为科研办公楼,还是产业化科研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升级迭代等,为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储能、建筑、信息等多学科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筑光伏一体化概念提了20多年了,薄膜光伏发电技术也并非全国首例,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目前在全国尚属领先。”刘壮直言,当建筑遇到太阳能光伏、5G、安防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就产生了巨大的创新空间,是一个潜力无穷的蓝海市场。

建筑行业作为三大减碳领域之一,传统建筑节能技术远不足以支撑“双碳”目标,必须实现节能建筑向产能建筑的转变。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45.5%。从这一组数据,既可看出建筑领域碳排放不是一个小数目,也昭示着建筑行业减碳潜力巨大。

据悉,陕西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建筑外立面和屋顶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以西咸新区和榆林市为重点区域,进行全省推广。西安市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中提出,积极推动“双碳”战略,大力发展“双碳”产业。余志昆谈道,目前公司在榆林等地的多个项目在同时推进,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