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社数字报刊-这家公司在西安“种太阳”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这首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儿歌《种太阳》,令很多人记忆犹新。梦想“播种”太阳,孩子们的想象力实在是奇特。几十年过去,谁又能想到,梦想已经照进现实,西安一家高科技公司竟然“种”出了“太阳”。

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全国硬科技之星企业、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这些耀眼的光环都集中在西安这家“人造太阳”公司——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环聚能)身上,成立不足两年的星环聚能到底靠什么魔法“种”出了“太阳”?

生产“人造太阳”的西安企业

今年6月,“2023中国(苏州)独角兽企业大会”发布了《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上,星环聚能榜上有名。

独角兽企业,是指那些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商业模式很难被复制的企业。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生态的风向标。独角兽企业承载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使命,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生力军,代表了新经济、新业态,引领着社会创新。

星环聚能正是这样一只引领产业变革的“独角兽”。

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源,最终都来自于太阳。太阳内部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能释放巨大能量的核聚变反应。如果人类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将获得稳定的能源,资源危机或许将迎刃而解。这种可控核聚变技术也因此被称为“人造太阳”。

清洁、安全且近乎无限的能量供应——可控核聚变被誉为能源行业的“圣杯”,也被视为人类的“终极能源”。聚变燃料的丰富程度足以支撑人类使用几百亿年,形象点儿描述:1克氘和1克氚发生的聚变反应能产生10万度电,可满足一个三口之家30年用电需求。

与化石能源相比,核聚变反应不排放二氧化碳,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核能(核裂变)相比,核聚变既不会产生核废料,辐射也极小,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可控核聚变也是我国核能发展“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体系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安,星环聚能干的就是这件大事——“人造太阳”。

星环聚能成立于2021年10月,公司致力于聚变能商业应用及相关技术研发,以建成我国首个商用可控聚变堆为己任,潜心于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的研发,专注成长为集研发、设计、运维于一体的全球顶尖的聚变能科技企业。

虽然公司创立时间短,但星环聚能创始团队在核聚变领域已有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可控聚变团队。团队运行国内首个球形托卡马克装置(可控核聚变装置)已经超过20年,是目前国内系统性从事磁约束可控聚变研究的顶尖团队之一。在球形托卡马克及其工程技术方面,首席科学家谭熠和其所在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可控聚变团队有着深厚的积累,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支持。

星环聚能为何落户西安?

星环聚能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公司选择落户西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西安在政策扶持和人才引进方面对创业公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硬科技创新企业在西安可以获得大力支持和扶助。”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锐告诉记者,秦创原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且政策配套齐全,可以帮助企业走好初创阶段。

经过实地考察和对比后,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物理专业毕业的陈锐带领团队成员扎根西安。

据陈锐介绍,秦创原科技企业孵化器清控科创为公司提供了办公场地,减免了部分租金,并协助公司进行工商注册、工商变更。还帮助公司0号实验厂房完成选址,使公司顺利落户西安。秦创原创促中心协助公司1号实验厂房完成选址,协助公司申请西咸新区科技研发奖补,提供项目申报政策咨询、辅导。公司在秦创原创促中心的辅导下荣获“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认定。“不只是在中西部,即便放在全国范围来看,西安的科创环境也是一流的。”陈锐说。

西安的人才优势是吸引星环聚能落户的另一大因素。

“西安有雄厚的高校人才资源,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人才济济。核聚变产业的发展,除了科学家团队,还需要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工程上的配合。历史上,西安有航天和军工产业基础;现在,也有比亚迪、华为等大型产业公司。这些前期产业的发展为公司提供了机械电子电器方面的优秀人才。”陈锐说。

凭借实力获得数亿元融资

陈锐对记者表示,在政府政策扶持以及西安兵器基地北方智造园区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的SUNIST-2装置已经安装完毕,开始稳定运行,并已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将于年底达到预定目标——通过公司重复重联可控聚变方案加热等离子体至1700万℃。

同时,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正同步进行下一代装置CTRFR-1第一饼高温超导环向磁体线圈的研制,该线圈最大磁场强度将达到15T左右,预计于2024年第二季度前完成该高温超导磁体的建造与测试工作。

“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将开始建设基于高温超导的球形托卡马克装置CTRFR-1,该装置核心指标参数将达到聚变条件,届时可验证公司方案及可控聚变的工程可行性。公司随后便会启动可控聚变商业示范堆CTRFR-2的设计和建造工作,稳步推进公司聚变能商业化目标的实现。”陈锐说,星环聚能可控核聚变装置产生的聚变能作为未来零碳社会基石能源供应者,不仅可以用于大型聚变电站及分布式聚变电站,还可以应用于中大型船用、海上作业平台、近地轨道器、类地天体基地等场景的动力系统。此外还可将可控聚变的相关衍生业务加以应用,在高通量中子应用、高温超导磁体设计、脉冲式电源等相关技术成果转化上均有广泛应用前景。

据了解,可控核聚变有几十万亿级的潜在市场。国信证券8月15日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球仅有44家聚变企业,星环聚能是中国代表性企业。

基于市场的巨大前景以及对公司发展的认可,2022年6月,顺为资本、昆仑资本、中科创星、远镜创投等多家机构共同向星环聚能投资数亿元人民币,用于可控聚变能开发,这也是目前秦创原平台总窗口落户科技转化项目中获得融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西安科创磁场效应正在显现

当下,新兴产业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硬实力,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

在全球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光伏、风电、氢能、核能等产业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引领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在此背景下,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正为西安城市发展提供卓越动力。西安也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我们愿意在西安投什么?绿色。在碳中和与绿色能源领域,西安走在前面。”正如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曙光在2022年全球创投峰会上所说,新能源已成为西安的“名片”,新能源技术的变革创新正在带动城市和产业的大洗牌,西安“新能源之都”的名号越发响亮。

今天的西安,包括新能源技术在内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华丽转身。

强大的产业集群、稳健的资本布局、优秀的领军人才、大胆的开拓探索——西安科创磁场效应正在显现。

“我们公司目前规划两三年内吸引大量高端人才落户西安,扩编至300人左右,其中海内外名校硕博占比70%以上。另外,公司还将大力推进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科研合作,带动大型电气工程控制、中子辐照技术、高温超导磁体设计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通过供需紧密结合来推动聚变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将来牢牢占据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位置。”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陈锐充满信心。 记者 丁倩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