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陕西日报》全文刊发了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位于沣西新城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和翱翔小镇被多次提及。
《建议》原文节选
三、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坚持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让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九)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链工程,在煤油气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制备加工、动植物育种等方面实现关键环节技术突破。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支持空天动力研究院、光电子先导技术研究院、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培育发展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先进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区等经济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打造西安高新区“硬科技”示范区。
(十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健全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鼓励高校、企业建立“一院一所”模式,以西部创新港、翱翔小镇等为核心,发展“创新中心+孵化器+科创企业”型创新创业体系,打造“双创”升级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价值评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科研经费“包干制”等制度,推进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等一体化配置。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位于沣西新城渭河南岸,占地面积约5000亩,按照“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总体定位,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依托,大力建设“校区、园区、社区”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结合体、科技与产业融合体,是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性平台。截至目前,已入驻理、工、医、文四大板块,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300个科技基地、智库,建设了一大批如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等跨领域、国家级科研大平台。
西工大翱翔小镇,位于沣西新城核心区,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由西北工业大学、沣西新城和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共同建设,是全国首个以“空天地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为核心、科教产融四位一体的创新示范小镇。依托西工大“三航”特色及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优势,聚焦“空天地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创建类特色小镇、重点“硬科技”小镇、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工商联创新示范基地。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全面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引领,开启陕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三)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四)“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五)“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原则。
(六)“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七)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九)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十)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十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十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四)推动能源化工产业清洁化高端化发展。
(十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十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十七)加快数字陕西建设。
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十八)着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二十)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二十一)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六、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二十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二十三)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二十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二十五)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
(二十六)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
(二十七)推动外贸外资优化升级。
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十八)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二十九)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三十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三十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建设美丽陕西
(三十三)持之以恒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三十四)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三十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十六)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九、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三十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三十八)推动关中陕北陕南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十九)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
(四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四十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
(四十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四十三)守护好精神标识和文化遗存。
(四十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十五)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四十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四十七)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四十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十九)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五十)扎实推进健康陕西建设。
(五十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五十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
(五十三)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十四)确保经济领域安全。
(五十五)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五十六)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十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五十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五十八)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五十九)扎实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六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六十一)健全规划实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