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改革创新成果”第二场系列发布会

4月16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改革创新成果”系列发布会第二场,介绍陕西自贸试验区区域改革创新发展情况。

1.jpg

西安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群刚,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杜鹏,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有关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内容实录如下:

2.jpg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绍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三年以来的建设情况。

三年来,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创新活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区域吸引力,为全省对外开放注入了新动力。

一、制度创新展现新活力

西咸新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多项国家级试点,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一是在“试点”上做文章。高效推进并持续深化69项改革试点任务,在探索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完善集疏运体系、构建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创新文化交流、旅游合作以及推进“双创”示范基地等试点任务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涌现出了多项全省“首创”及“首例”。二是创新成果实现“质、量”双提升。累计形成改革创新案例90个,2019年新增49个,同比增长133%。累计形成7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8项全省复制推广;“互联网+文物教育”等8个改革创新案例被评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另外5项服务贸易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2个案例被商务部评为最新一批“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三是创新平台发展活力足。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着力发挥“双创”示范作用,培育并支持各类自贸创新发展平台13个,有效整合了优势资源,激发区内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二、差异化改革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增添动力

西咸新区持续深化差异化改革,促使飞机进境维修、第五航权、保税航油、保税展示等相关业务陆续落地,助力全省“三个经济”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一是创新通关监管模式助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创新开展西安咸阳机场协同运行模式,提升机场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开展港港联动海关异地委托、智慧旅检、行邮税移动支付、快件进出口通关智能化等通关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目前,已实现海关企业注册及电子口岸路网全程无纸化和定制化通关服务,口岸通关作业无纸化覆盖率达到98%,2019年空运进出口额占西安海关进出口总额的71%。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密航线航班,陕西空中门户效应不断凸显。2019年先后开通第五航权货运、客运航线,全年新开至莫斯科、曼谷、德里、河内等9条全货运航线,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27条。截至目前,第五航权货运航线稳定运行30班、货量达到2649吨。二是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助力贸易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走出去“一站式”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易物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能源类特色供应链合作平台等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区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高效、快捷的全程化集成服务。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出口联通改革,促使跨境电商业务量集聚提升。三是创新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一园两地”国际合作模式,加快建设国际离岸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依托国际汉唐学院、沣东国艺馆、中国书法学院,培育语言服务、互联网文物教育、文物数字化及渲染服务平台等载体,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三、营商环境提升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力

一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通过“八办”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三服四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全国首创微信办照,探索开展商事集成注册审批改革,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手续。在自贸区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入推进“一套流程管项目”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二是充分发挥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搭建了“一建一推”金融服务新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开发了“长安E贷”“政采贷”等金融产品,破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推出了企业“异地注册”银行开户新模式,破解企业“注册烦”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近年来,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营商环境的再提升再突破,区域吸引力得到明显增强,市场活力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0269家,其中新增注册企业6450家,新增外资企业99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48家。2019年,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新增外资企业58家,同比增长107.14%,新增外商投资项目44个,同比增长69.23%。外资利用情况持续向好。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精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制度创新、突破产业集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在更多领域开展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探索,形成更多集成性、系统性改革创新经验,为推动我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作出西咸贡献。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建设。谢谢大家!



3.jpg

记者提问环节



1.国际在线: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请问姚主任,可否着重介绍一下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围绕医疗健康领域的改革创新举措以及下一步的推进方向?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谢谢您的提问。西咸新区依托自贸试验区,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在新形势下,我们还将进一步创新推进,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在医药领域,依托区内药云医药研发共享实验室,建立了以原料药研发、制剂药物研发、药物分析测试、药品临床试验、新药上市注册申请、药品成果产业化等为核心的医药研发共享平台。在检验检测方面,借鉴上海自贸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及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新区试行医学检测实验室持有人制度。目前,秦汉新城已建成一家可共享的标准实验室,并即将完成第三方机构入驻审批。在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内,这个模式也在推进。诊疗领域,率先搭建了“中英联合诊疗”平台,探索出了跨国医生资质、诊疗方案、医嘱互认与3D成像远程会诊的新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高效、便利、经济的医疗服务。

今年,我们将深化这方面的改革,按照“一个事项一个专班一个方案”的模式,持续推进第三方机构持牌互联网医院、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两项改革。

一是设立陕西省首家第三方机构持牌互联网医院。支持以诚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区内符合条件的实体医疗机构,在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设立第三方机构持牌运营的互联网医院。这一改革将探索在全省开展第三方机构持牌互联网医院审批和设立,创新探索出西咸新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路径。

二是设立陕西首家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支持以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试点建立西咸新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破除财政投入、人事管理、医疗数据、医保结算等方面的壁垒,创新探索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路径,从而有效提升西咸新区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推动优质医学检验资源下沉基层,提高区域内检验质量和诊疗水平。

2.华商报:您好,我是华商报记者。请问姚主任,您能详细介绍自贸试验区临空产业的集聚情况吗?下一步围绕临空型自贸试验区如何先行先试?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就在西咸新区辖区内,作为陕西省西安市对外国际交流沟通最便捷最快速的通道,作为空港临空产业发展和空港自贸区建设,在促进对外开放交流,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方面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空港片区建设和临空产业发展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进行了一些有力的探索。

一是积极开通“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2019年先后开通“首尔-西安-河内”第五航权全货运航线和“叶卡捷琳堡-西安-普吉”客运航线。截至目前,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29条,其中国际航线14条,开通国际客运航线75条,机场国际(地区)通航点总量达到67个,联通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枢纽和旅游城市。

二是推进临空产业集聚。在空港落地了陕西首例干线飞机进境维修业务,建成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维修基地、海航技术西北维修基地,逐步形成以整机维修为龙头,起落架、APU等部件维修集聚的一站式维修基地。引入13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144家国内外物流企业落户空港新城。此外,正式启动了保税航油业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空港区域特色,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与临空经济示范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一是围绕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先行先试。通过深度发挥第五航权优势,争取“一带一路”国家航权自由化试点。积极探索空-地物流不同主体之间的设施联通、功能联合,探索空-陆港物流协同示范中心。

二是围绕临空经济新业态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园、航空众创空间。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直邮进出口业务,创建“云丝路”跨境电商孵化示范基地,打造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拨中心,形成跨境电商产业聚集。

三是围绕开展国际商贸交流先行先试。依托区内综保区获批,积极探索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拍卖、文化IP等新业态。积极对接国外免税店运营集团,争取引入外资免税新业态,激活区内商贸文化交流市场活力。

通过这些探索,在促进对外开放,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做出不可替代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