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西安市召开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孝参加并介绍了西咸新区公办义务教育相关工作,托管社会事务以来,西咸新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与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共同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学校建设,投入资金52.48亿元,建成新学校50所,提供学位5.2万个;二是教育财政投入大幅提升,2017年7.25亿元、2018年13.94亿元、2019年22.96亿元,平均年增幅超过70%;三是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实施教职工聘任制、培养引入名师、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等多项举措;四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交流任职,加大培训力度,累计培训校园长、教师3.67万人次。
目前,西咸新区共有学校381所,公办222所、民办159所。其中幼儿园195所、小学137所、初中34所、高中12所、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14.56万人;教职工1.3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万人。
一、全面落实全市教育大会“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推动工作落实方面
西咸新区党工委专题学习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将“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市委十项重点工作纳入中心任务,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印发了《西咸新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教育公平有效保障、优质教育长足发展、队伍素质显著提升”的教育提升总目标。
2.学校规划建设方面
为满足未来人口增长需求,西咸新区提前谋划,制定《西咸新区学校建设品质标准(试行)》,计划到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110.77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0所、提供优质学位69410个;印发了《西咸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品质提升计划(2020-2022年)》,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对辖区义务教育段学校质量提升工作进行系统安排、整体推进。
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方面
持续做好名校、名师、名校长打造工作,着力塑造具有西咸特色的教育体系。一是按照“引入名校办名校”的办学思路,实施《西咸新区“名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运用名校托管、团队引入、校长引入、结对帮扶四种模式组建“名校+”,到2021年,创建101个“名校+”教育联合体。二是继续加强交流学习,计划在西安市交流教师、校长不少于500名;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方案,今年计划招聘高层次人才21名,不断充实优秀教师、校园长队伍;“名师+”研修共同体正在积极组建,《基础教育急需人才引进若干措施》正在草拟,人才队伍打造方式不断创新。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一是深化用人改革。全面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办学。
二是实施质量评价改革。实行“等级加个性化评语”的新型学生考试成绩呈现和评价方式;重视体、音、美等综合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探索第三方评价办法,增加学生、家长、社会评价权重,实行管、办、评分离的科学评价体系。
三是打造学科教研基地。依托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基础好、教育理念先进的学校,今年已建立学科教学研究基地40个。
二、保障2020年秋季入学学位,全面提升公办学校质量
1.学位保障方面
西咸新区计划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16所、新增学位19440个,目前已有学校6所竣工,其余4所主体已封顶、6所主体正在施工。经摸底,今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含随迁子女)入学需求17639名,可提供学位17770个;初中七年级(含随迁子女)入学需求9818名,可提供学位11690个,完全可以保障辖区义务教育段户籍子女及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需求。
2.质量提升方面
按照《西咸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品质提升计划(2020-2022年)》,将撤并中小学(教学点)27所、提升63所,主要任务包括:一是计划投入3.83亿元,新建校舍7.01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9.12万平方米;二是组建63个符合新区教育实际的“名校+”教育联合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三是新招教师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进能出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四是推动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加大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交流到优质学校学习实践力度等。到2020年底,可完成22所中小学提升工作,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问题。
当前,西咸新区在加快学校建设,保障学位供给,实施“三名+”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教育事业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